“你再不把饭给吃饭完,我就把饭给哥哥吃了。”
“你再到处乱跑,我就让收破烂的大叔把你带走。“
“你再哭,我就把你的嘴粘起来。“
上面这些话语是不是非常熟悉?每当有小孩子不听话、调皮捣蛋的时候,我们总会听到这样一些恐吓小孩的话语。
一
恐吓式教育的短期效果
以前的父母信奉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“,不听话?打一顿就好了,阿宅就是这样被揍大的。下手之狠,我都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。
现在的时代改变了,不提倡体罚。不能用鸡毛掸子,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能怎么办呢?我们能想到的最简单快捷的方式,大概就是恐吓了。
恐吓有没有效果呢?当然有,不然我们也不会经常使用了。但是有效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长,并随着次数越多,越不管用。因为孩子已经摸清楚我们的套路,就像狼来了。
斯坦福大学的乔纳森教授曾做过一个实验。他在两个实验观察室里各放了一个机器人,然后跟第一组参与实验的小朋友说,“我等会儿要出去一下,放在这里的机器人不准碰,如果谁碰了,我回来就狠狠地收拾他。”
然后实验人员就出去了。这些小朋友害怕被惩罚,大部分都没去碰机器人。
6周后,第一组小朋友被带回实验室,里面还是放着那个机器人,小朋友看到没有大人在场,就有77%的小朋友碰了碰机器人。
在另一个实验观察室,研究者在第二组小朋友第一次看到机器人时,告诉小朋友不能碰机器人的理由,“这个机器人是拿来做实验的,非常重要,所以要好好保护它。“
6周后,第二组小朋友回到实验室,仅有33%的小朋友碰了机器人。
从这个实验就能看出,在当下孩子害怕受到惩罚,纷纷不敢做出违反规定的事情,显得恐吓有效果,但是非常短暂的。一旦孩子死猪不怕开水烫了,任何恐吓也毫无效果了。
二
恐吓式教育的负面影响
恐吓的方式花样百出,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小。
1、造成孩子心中的恐慌
经常受到恐吓的孩子,大概心中都会非常害怕,不知道哪一天恐吓的内容就会实现,心里经常是紧绷的。晚上一个人睡觉的时候,还会在脑海里细细地思考恐吓内容实现的可能性,为自己的未来担惊受怕。
2、害怕被父母抛弃
一说到恐吓小孩,这句话总会有一席之地——“你再XXX,我就把你卖给收破烂的大叔。”更不要说,“你不乖,我就不要你了。”
这样的一些话使被抛弃的念头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,害怕被爸爸妈妈所抛弃,又不敢开口询问,对父母的安全感一点一点地侵蚀掉。
3、产生逆反心理
有些小孩比较倔强,你越是吓唬我,我偏要做。父母也想孩子服软,就变本加厉地恐吓,孩子就更加反叛,十头牛都拉不回来。最后造成了父母跟孩子之间产生了隔阂,孩子越来越不愿意跟父母交流。
强扭的瓜不甜,靠恐吓逼孩子一时就范,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,还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。不可以恐吓,也不能惩罚,当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,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解决呢?可以试试以下这些措施。
三
制定规则 坚定执行
与孩子共同制定规则。
与孩子一起商量需要遵守的规则和违反规则的惩罚。对于规则和惩罚都要符合孩子的年龄,不要制定超过孩子年龄所能做到的规则。
如果可以的话,还可以把规则打印出来,贴在家里醒目的位置,方便孩子的记忆。
对于规则与惩罚要严格遵守,按规则制定来办事。不能心情好了,对于孩子违反规则,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如果孩子调皮捣蛋、违反规则,就可以用以下步骤去解决:
1、带离现场
如果孩子已经在搞破坏、违反规则了,应该马上把孩子带离现场。如果孩子不肯离开,可以抱他走。如果不带离现场,孩子可能很难把情绪平静下来,也不容易跟他沟通交流。
2、理清犯错的内容
让孩子明白自己哪里做错了。孩子可能对于你带离现场感到疑惑,也可能生气地质问你,为什么带他离开。你心平气和地问他,“你刚刚做了什么?”
我们要切记,不要对孩子的错误进行羞辱,让他感到羞愧。我们可以针对事件,告诉他做错的原因,对事不对人。
“我刚刚推了其他小朋友。”
“很棒哦,宝宝还记得。是因为被那个小朋友抢了玩具,很不开心,才推了他一下吗?”
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,他会更容易产生同理心。
3、按照事先的约定进行惩罚
对于惩罚,要把握好量。我们要清楚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,而是为了让孩子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。
惩罚的方式可以扣零花钱、罚做家务、罚站等。重点是要跟孩子事先商量好,只要双方都能接受,就可以了。
4、给孩子一个拥抱
孩子在违反规则受到惩罚了,可能会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。当孩子接受惩罚冷静下来后,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,告诉孩子,自己依然很爱他。
5、对事件进行反思
思考一下,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状况,我们可以怎样应对。尽管这一次事件,孩子没有处理好,违反了规则,但是通过反思,让孩子明白解决方法。

本文由 阿宅 原创撰写:阿宅的育儿笔记 » 恐吓式教育治标不治本,长远来看这个方法最佳
转载请保留出处和原文链接:https://azhaiyuer.com/yuer/192